在越剧发源地嵊州,依托嵊州市越剧博物馆建设的中国越剧戏迷网从2016年起,在全国各地建起“爱越小站”,聚拢越剧戏迷,传播越剧艺术。
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,承载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,也寄托了一方百姓的乡情乡愁,是宁波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
在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,共展出了《步步高升》《南湖红船》等8组硖石灯彩精品作品和《十二月花神》《花旦》等10件皮影戏影偶作品。
今年3月,程育全接到了来自甘肃的邀约。历时近5个月时间,他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,完整复原了战国戎人车舆,惊艳世人。
前童舞狮历史悠久,因种种原因,前童舞狮在20世纪中叶逐渐没落。直到2016年的元宵行会上,一头狮子重新“闯进”前童乡亲们的视野。
蓝夹缬,又称温州蓝夹缬,为中国传统印染四缬之一。作为国家级非遗技艺的蓝夹缬,如今温州尚有不少非遗传承人。
潘云峰的生活,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:线下,是住在临安锦南街道横岭村的篾匠;线上,是拥有千万粉丝的“网红”。
在永康,流传着“千秧八百,不如手艺盘身”的一句老话。永康鼓词和永康钉秤是永康古老的传统曲艺与技艺,起初正是老百姓的谋生手段。
2016年,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蓝印花布分馆应运而生,成为宣传江南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。
婺剧是浙江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戏之一,是金华、衢州一带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,也是“根在农村,枝在城市,花开海外”的一种古老剧种。